Apple Store App
前言:
在這寫篇經驗前,我有點猶豫要講多少跟蘋果相關的經驗。蘋果真的是有名的保密,注重企業機密的公司。相信大家也聽說過有多少人因為無法保守秘密而丟掉了飯碗的案例。這個曾經參與過的案子己經在市場上七年多了,是個大家都知道的功能。所以大致解說應該是不會有問題。剛來矽谷時滿腔熱血的接受人生第一次當派遣員工,就為了要在蘋果這科技大廠還有 iPhone 如日中天時了解這公司的偉大。我放棄了己經穩定的 Sling Media 全職機會投身去蘋果的 Apple Store App 團隊。雖然是簽了一年的機會,但我只待了短短的11個月。
姑且不論這趟不到一年的歷程是我在職業生涯規劃中不願回想的一段,當個派遺員工,在正式員工前就矮了一截。蘋果的公司文化也有如邪教般。員工覺得自家產品是世界上最偉大的,要在這批鬥的文化上要往上爬,是要踏著別人往上爬。但是在11個月,也學習了很多大型團隊的合作和先端技術的應用。
Apple Store App
Apple Store App, 以下簡稱 ASA, 是蘋品自家的商店 app,讓使用者可以在手機和平板電腦上瀏覽和購買蘋果商品。也有預約維修和零售店課程的功能。裡頭有一個很炫的功能叫 EasyPay。你可以在蘋果零售店直接掃描條碼,就可以在手機上結帳並從綁定的信用卡中扣款。這方便的功能在通常的人擠人的零售店是很方便的功能。 當然在2011年時,還沒有 Apple Pay 的時候,ASA 是行動付費的先鋒。使用者就不用在收銀機前排隊了。我翻到 YouTube 上有人介紹這個功能。放在下面讓大家欣賞。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r
在我服務於蘋果的時候,我負責的案是線上購物,零售店取貨的功能(Buy Online Pick-up in Store)。有別於一般零售店的店頭取貨,ASA 有內建使用者位置偵測並結合虛擬電子柵欄來提示使用者線上下單的訂單可以在接近店頭虛擬電子柵欄時提示店頭服務人員客人己經在不遠處好開始備貨。等到客人又更接近店面時,App 會提示客人貨己經備好了,請在來店時找 John 來取貨。
要實現這樣的功能,要統合線上商店,手機 app, 零售店的銷售系統 Point-of-sale (POS) 及後台 ERP 等四個平台。當時被錄取的原因也是因為我之前有做過銷售系統,線上商店和手機軟體,才被派來管理這個案子。這個功能有幾個重要的技術概念在下面記錄起來。希望在現在實體和線上商店必須同時重視的世代,可以啟發產品開發和加深使用者經驗。
Significant Location Change (大幅度位置變動) + Geofence (電子柵欄) + Proximity Detection (鄰近偵測)
在 iOS 上,有這三個內建 API 有偵測使用者的位置來提供服務。我在以下簡單介紹:
Significant Location Change (大幅度位置變動)
由於在行動裝置上,app 不同一直反覆的偵測使用者的位置尤其是開敫 GPS 來定位。這樣一下子電力就會耗盡,右上角的定位三角符號也會提醒使用者有 app 一直在使用位置服務。有一個方法就是使用 Significant Location Change (SLC) – 大幅度位置變動。理論上如果使用者的位置移動超過 500 公尺,可以喚醒 app 來更新取得現在的位置資訊。如果 app 醒來後偵測出使用者己經在電子柵欄內,就可以執行一連串的功能。
Geofence (電子柵欄)
電子柵欄技術在地理和軟體結合應用上有很多的應用。柵欄可以是多邊形, 圓形,六角形來設立。常手機中的位置進入或離開設定的電子柵欄,可以引發一些事件和連動的工作。像現在家中自動控制的工作就是應用電子柵欄的功能。當屋主的手機或車輛離開以家為中心的電子柵欄,家中的監視系統和警鈴會自動啟動。常屋主回來進入電子柵欄裡,警鈴會關閉,燈會啟動,空調會自動啟動。
Proximity Detection (鄰近偵測)
鄰近偵測是運用手機上的 proximity sensor 鄰近感應器。比如手機上的藍芽和藍芽beacon (指標) 的配對。如果手機的藍芽信號接近定位的指標,也可以引發一些事件和連動的工作。在位置上不會那麼精確,但如果應用在幾公尺內的範圍的誤差可以接受, 比如在賣場裡偵測客人大約的位置來推送信息,是足夠準確的。
結語:
蘋果的案子負責的人員規模真的是很廣。在一個釋出的夜晚,可能線上會同時有2-3百個人在準備。UI 設計師要求也是非常嚴格。手機 app 的 QA 團隊就有10人負責人工和自動的測試。所以品質管制也是我所負責的案子中標準非常高的。光是手機 app 團隊裡就有 4 個專案經理來管不同功能。視功能有時還有跨部門的整合。要確定所有的工作項目都推動順利,專案經理的手腕和人脈相當的重要。雖然在 Apple 工作的機會很難得,但炒麵實在是很不適應企業文化風格和機會。雖然我團隊中的專案經理和工程師都非常的合作和好相處,雖然我主管有給機會讓我轉正職,但是我小孩子還小和比較批闘和偏冷漠的環境,我找了份全職的工作就結束了短短11個月的旅程。